江南前文已经说明宋代的粮价。根据古今换算,一斗相当于0.01立方,一斗米可以算成大约12.5斤。如果换算成今天的米价,那么大约等于37.5元。一石米相当于今天的375元。可以看出江南江南,宋代的米价再贵,也是不如今天贵的。这一点会在今天的文章中详细说明。回到正题:宋代物价。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根据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卷9《记永康军老人说》“永康肉五十斤”,四川永康军猪、羊肉每斤(相当于今天的1.6斤)50文。
宋英宗治平末年,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6元符二年闰九月甲戌注,“长安钱多物贱……猪、羊肉三四十钱一斤。”
北宋中期,根据胡行《渔隐丛线记载,一位顾姓官员肥胖如猪,有一天伏案假寐,苏轼开玩笑地写了几个大字于案上:“顾屠肉案”,并扔了30钱于案上,说:“且快片批四两来!”如果苏轼的玩笑是根据市价来开的,这似乎表明四两肉值30文,那么一斤肉是120文。
大观年间,有臣僚说:“盖一牛之价不过五六千,一牛之肉不下三二百斤,肉每斤价直须百钱。”牛肉一斤100文,按照同时期一石米(相当于现在的125斤米)值2500文,一斤米为20文算(现在的米价按照3块钱一斤算),则当时的牛肉相当于15块钱,比今天要便宜许多。一头牛价值五到七贯钱,出肉两百斤到三百斤,每斤一百文钱,以一头牛250斤计算,可以卖25贯,是牛价的5倍。因为担心利厚,这位臣僚上书朝廷,希望“凡倒死牛肉,每斤价值不得过二十文”。自然死亡的牛肉每斤不得超过20文,一头牛肉5贯,相当于正常一头牛的价格。但是行政手段的落实是否成功,则不一定。
与此同时,猪肉价格相当便宜。比如北宋后期的淮南黄州,苏轼在《仇池笔记·煮猪头颂》说:“黄豕贱如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当然,这是由于当地不喜爱食用猪肉的特殊原因造成的。
洪迈在《夷坚志》中记载,福建建阳乡民家有出生仅20天的牛犊,“不疾辄死”,屠户来买时,主人要价两贯。屠户笑道:“是有何所直?剥而尽货,岂不及此数!但有鬻牛之名,当先以酒及杯羹啖里正,又以饷四邻,乃取其赢。今唯有八百钱,幸见付,否则已耳。”遂成交。卖此小牛犊的皮、肉钱,大约值两贯余。但因为牛是禁屠之物,一般屠宰前要报备官方核准(洪迈《夷坚志·三志已》卷五《泰宁牛梦》:“此县故例,凡遇开剥病牛者,必投状给公凭乃许之,盖欲防私宰杀也。”),为避免麻烦,必须花钱买通里正与四邻,成本就高了,所以最终只买了800文。
在《清明上河图》上, 有画着开封肉铺(位于孙羊店左边)挂着招牌,上书“斤六十足”,则北宋末年羊肉市场是每斤60文足钱。
“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连薪俸低的小官员也不敢吃,寻常百姓更是消费不起。淳熙年间,平江府有屠户豢养了数十头野生动物獐,每日宰杀1头。因当地少有獐,所以居民踊跃购买獐肉,“率一斤值钱一千”,每斤价值1贯。看来这种野味很紧俏。宋宁宗时,临安府中猪肉卖90文省1斤;皮、骨每袋2斤2两,卖70文省,每斤约30余文省。临安大店所卖猪肉,“壮汉只吃得三十八钱” 。意思是38文钱的熟猪肉,足够一个成年男子吃了,价钱可谓便宜。论其分量,大约1斤。南宋后期的绍定元年( 1228年),靖州“八九十一斤猪江南、羊肉”,1斤猪、羊肉卖80-90文。此地偏僻荒凉,“城中不满四十家, 气象萧条,盖可想见”。此价应属低价。
鱼类价格,在宋代时比肉便宜。多体现在长途贩运到外地上。北宋中期,湖北汉阳长江的鱼干——淡鱼卖往江西,每斤将近100文。张来《张太史明道杂记》曰:“一斤近百钱。”北方沿海所产的鳆鱼即牡蛎,运往江南出售,价格很高。(待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