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 SPORTS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称《意见》),这是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文件。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13.72%,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4.86%,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25%,步入超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占总人口的30%,紧随其后的是德国和法国。老龄化已成为全球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
另外,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及指标体系研究》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总量将达到12万亿元至15.5万亿元,2050年更将达到40万亿元至69万亿元JN SPORTS,占全国GDP比例也将提高到12.2%至20.7%。
银发经济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以老年人群体的需求为核心,提供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这一新兴经济领域不仅向社会展现了巨大的消费潜力,更为相关产业提供了无限的市场机遇。
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并非偶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健康观念深入人心,老年人群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都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银发经济的崛起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充实的生活体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银发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的推动。现代科技的进步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养老服务、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出台的《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文中有两处提及食品:一是强化老年用品创新,《意见》提出,鼓励研发适合老年人咀嚼吞咽和营养要求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配方食品;二是推进适老化改造,《意见》要求推动老年食品、药品、用品等的说明书和宣传材料适老化。
日本作为一个老龄化社会的代表,在老年食品开发方面有丰富经验,市场也已经相对成熟。为了应对老年人的特殊饮食需求,日本厚生劳动省制定了《健康增进法》,其中包括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特殊膳食食品,被称为“介护”食品或微笑护理食品(smile-care food)。为了便于老年人选择,每种食品都对应着不同的颜色,老年人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时能够更加直观和便捷地区分不同品类特殊膳食食品。
2016年,国际吞咽障碍者膳食标准行动委员会(IDDSI)针对老年人以及吞咽障碍人群的特殊需求,制定了国际质构标准。该框架将吞咽困难饮食分为8个级别(0~7),液体食物从0~4级别衡量,而固体食物从3~7级别衡量。此框架为老年人以及吞咽障碍患者提供了膳食质构指导建议,并为食品工业设计特殊膳食食品提供了科学指导与理论基础。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将我国老年人的膳食主要分为软食、半流质和糊状三大类。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我国首个老年食品的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老年食品通则(征求意见稿)》,定义了老年食品,包括易食食品、老年营养配方食品和老年营养补充食品。
2019年4月23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发布了《适老营养配方食品通则》团体标准,适用于老年人群的营养配方食品。2021年2月22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易食食品》团体标准,关注吞咽障碍困难人群。
目前我国老年保健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保健食品,作为日常膳食营养素补充剂,满足老年人的特定营养素需求;二是冲调糊粉类的食品,主要帮助患有吞咽障碍的老年人摄入人体日常所必需的营养素。
从功能来看,银发消费者健康需求大多集中在三高问题、记忆力减退、牙齿健康问题、睡眠问题、关节骨骼健康问题、视力问题、久坐导致的肩颈问题、脱发等方面。京东健康发布的《2022营养健康趋势白皮书》显示,三高问题是银发消费群体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另外,CBNDAT发布的《骨关节健康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有32%的中老年人(70以下人群)存在关节问题。造成关节疼痛的根本原因在于氨糖不断流失,实际上,30岁以后人体内的氨糖含量就不断降低且不再生成。在保护骨关节健康的原料中,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胶原蛋白、维矿类备受关注。同时,一些天然成分如姜黄素、磷虾油、虾青素、啤酒花树脂提取物、黑姜聚甲氧基黄酮等也在国外市场流行。
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里,有1507万人患有痴呆症,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达983万人,血管性痴呆症患者为392万,其他类型痴呆症患者则有132万。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状况与多种膳食成分有关,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增加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不饱和脂肪酸(如DHA、EPA)和维生素C则被证明对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微量元素铁和硒通常被认为对认知功能有积极作用。
除了进一步强化针对银发消费群体的营养保健产品的开发力度,抗衰也被提到了重要地位:《意见》提出将发展抗衰老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潜力产业。要求深化皮肤衰老机理、人体老化模型、人体毛发健康等研究,加强基因技术、再生医学、激光射频等在抗衰老领域的研发应用。推动基因检测、分子诊断等生物技术与延缓老年病深度融合,开发老年病早期筛查产品和服务。推进化妆品原料研发、配方和生产工艺设计开发。
不少读者曾向《知识经济》反应目前保健品市场存在需求与定位不符的问题。简单来说,市面上的保健食品大多是向消费者宣传健康理念从而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然而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购买保健品的目的更多是自身出现亚健康状况后需要相应产品调理身体。其中抗衰概念也面临着相似的境地,很多产品面向具有高消费能力的中间群体,甚至从“抗初老”开始营销,但是真正对延长寿命有着最急切需求的老年消费群体,相关产品市场并不饱和。
抗衰并不单纯为了提升人类寿命期限,而是推迟衰老现象的起始年龄,延长“健康老人”的生命时间。因此抗衰概念并不是药物和医疗的特权,健康产品在这一领域拥有广泛发展空间。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未来中国养老相关企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2022年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从583亿元上升到896.4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千亿大关,达1110.6亿元。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平均预期寿命继续增加,特医食品行业成为大健康产业的新蓝海,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2989亿元,同比增长10.4%,2027年有望达到4237亿元。
国内保健品市场受到药店渠道医保卡禁刷、“百日行动”和跨境电商法正式实施的影响,市场增速减缓。但从长远来看,疫情三年过后,消费者健康意识逐年增强,银发一族数量和消费能力越来越高,在科技的驱动下,大健康相关市场未来可期。
银发经济不仅给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还催生了许多相关产业迎来发展契机JN SPORTS。
养老产业目前相关赛道主要有养老地产JN SPORTS、养老机构产业,医疗器械、护理设施、智能养老等养老医疗护理产业,以及线上教育、带社交属性的旅行运动等老年人教育及文娱产业。
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加持下,近几年电商发展迅猛,而“互联网+大健康”的发展趋势也正在重塑健康产业的线上布局。以医药为例,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2年,我国医药电商市场逐年增长,2022年医药电商市场规模为2486.0亿元,同比增长10%,预计2026年将突破3400亿元。随着网售处方药逐渐放开等一系列规范政策颁布,医药电商市场将迎来巨大机遇,未来规模将持续增长。
除了最直观的医药服务,以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社区养老照护服务和机构养老照护服务为主的养老护理类产业也得到了助力,随着养老服务政策的落地实施、保障制度的完善进一步释放,相关养老照护服务有望向着更高品质和更高质量方向发展。
近几年聚焦银发一族的夕阳红旅行团也逐渐兴起。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我国老年文旅消费年均增速达23%,2021年超过7000亿元。在银发产业中,中老年旅游成为热门赛道。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45~64岁人群出游9.02亿次,占总出行人群的27.8%,成为旅游市场第一大客源。
细分赛道的调查显示,银发一族更倾向于参团出行,喜欢去往那些具有思乡情结的人文景观,追根求源成为一大热点产品。另外,城市近郊、省内乡村游同样备受银发一族青睐。
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有关乡村旅游的因素中,用户更在意“舒适的自然环境”“特色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风味美食”。
随着哈尔滨在2023年冬季走红,各地都积极打出文旅牌,希望吸引更多消费者前往。不同地域可以结合目标消费群体的旅游喜好特点,挖掘乡村特色,精细化运营,争夺旅游目的地。不过,银发旅游作为目前我国旅游消费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存在管理规范程度不够、供需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常引起诟病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让老年消费者防不胜防。因此与之相关的旅游产品与服务仍需进一步优化。
与银发一族相关的词,还绕不开“空巢老人”。当家中子女相继外出工作,只剩下中老年人独自生活,“空巢”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而空巢老人的处境和情感需求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为了缓解孤独,很多老人选择迎接“宠物”成为新的家人。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已经超过4936亿元,同比增长25.2%,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114亿元。作为新的陪伴,银发一族在宠物身上的花销越来越大,宠物食品、用品、医疗、娱乐等消费增长显著,宠物经济也迎来发展蓝海。
在银发经济这一已经不算新兴的领域,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和机遇。随着老年人口增多,他们的需求和消费习惯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满足这一群体的消费需求,需要品牌深入挖掘,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为他们提供更贴心、更便捷的服务。同时,以大健康为主的直销领域,也该找到中老年健康产品需求痛点,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蓝海,共同推动行业发展,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